来源:电脑报 作者:杨国骜
本报特约作者 杨国骜 这家公司的名字很奇怪——阿里妈妈。更奇怪的是,所有想跟“阿里”沾点光的名字都被同一家公司注册下来了。 阿里妈妈是马云创立的第七家公司。这7家公司分别是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雅虎中国、口碑和阿里妈妈。阿里巴巴做企业贸易;淘宝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交易平台;支付宝是支付平台;阿里软件提供网络平台;雅虎中国和口碑则是搜索和汇集信息平台;最后,阿里妈妈是推广平台。 至此,一个涵括B2B、C2C、支付、搜索、企业管理软件等领域的庞大“电子商务帝国”正在崛起。但是,成为世界最大的网络商务帝国,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任何一块基石不牢靠,都可能造成帝国的毁灭。然而,阿里巴巴帝国在迅速崛起的同时,这样的基石早已埋下。 帝国诸侯利益博弈 上市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一路疯狂下跌。 至今,阿里巴巴市值已缩水超过1500亿港元,股票价格也早已跌破发行价徘徊在11港元。从港交所新股王到如今套牢投资者,阿里巴巴只用了短短半年。为什么会这样呢?反差一方面来自世界经济大环境的日趋萧条,但更多的是来自资本市场对于阿里巴巴未来盈利情况和盈利前景的怀疑。 第一个问题来自内部过长的战线。站在帝国顶点的统治者为盘踞各地的诸侯制定出了一套套保障各自利益的游戏规则。但这些游戏规则之间并不是平行且独立的,阿里巴巴帝国同样存在连横、合纵、吞并、制衡的利益博弈关系。各家分公司、各个代理商之间必然会存在一个利益分成的问题,如何进行很好的利益权衡成为阿里巴巴急需考虑的问题。 以阿里妈妈为例,作为阿里系帝国成立最晚的公司,其使命是补上中小企业商务生态链的一个缺口——释放阿里用户的广告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马云否决了阿里妈妈打击作弊的方案。因此,阿里妈妈的广告客户并不完全是基于对阿里妈妈模式的长期信任,多多少少还有些被阿里巴巴挟持的意味──既然你赚钱要依赖阿里巴巴,那么对阿里巴巴的新业务是否支持,则可被视为一种态度。这种挟持有点儿类似国美对家电厂商的那种挟持。 在阿里巴巴帝国内部,合并博弈态势也开始显现。今年6月4日,雅虎中国和口碑合并,成立雅虎口碑公司。这样的合并,如同是阿里巴巴集团左手握右手,目的就是要将更多买卖商品的流量导向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网站,如阿里巴巴主网站的B2B业务、淘宝网的C2C业务与B2C平台。但是,这样的合并恐怕难友突破,口碑网只是一个小品牌小公司,和中国雅虎合并,对口碑网的名声和技术或许有所支的,但是对中国雅虎来说,又是一次重新定位和战略调整的过程。 一家公司同时存在B2C和C2C的隐忧是,两者发展会不会相互受到冲击?一方面是,买家对于同一产品究竟是选择卖家C还是卖家B,这是个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对B2C的重视,C2C的客源是否会减少。这种帝国内部的利益博弈难题,阿里巴巴实在不少。 细分竞争阿里流量减少 中国的电子商务并不只有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之所以如此牛气,处了它本身的成功之外,更在于有马云这样的狂人在推动阿里巴巴的品牌。而就在阿里巴巴崛起的同时,更多的B2B网站也在成长。而且从区域、行业、类别等进行了细化,其背后拥有的技术力量、地域优势乃至政府资源,都不容轻视。加上IT和广告行业对于蛋糕的分割,阿里巴巴想仅借助在电子商务中的强大品牌效应一举整合所有行业资源和传统产业,满足万万千千类企业的形形色色的需求,岂是一件易事? 仔细分析下alexa排名和近几年的流量走势,不难发现阿里巴巴的流量实质上是在逐步减少,2006年达到了最高峰,但其后,阿里巴巴的总体流量就不遗余力地直线下滑。如果再比较一下阿里的国内外流量,就会清楚的发现,阿里巴巴65%的流量来自国内,可见其一贯的强大知名度也只是局限在国内,与我们想象中的国际地位差距还很大。 从阿里巴巴的招股说明书公布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阿里巴巴2006年的付费用户增长率为44.5%,而其2007年付费用户的增长率却下降到39%。更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阿里巴巴付费用户占用户比例也下降了不少,从2004年的1.30%下降到了2007年的1.04%,由此可见更多的中小企业在阿里巨人面前开始选择观望和迟疑。这是因为,现在供应商和采购商的比例已经严重失调,一家采购商可以轻而易举地同时向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供应商发出询价要求,供求平衡被严重打破。 目前,阿里巴巴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会员数、付费会员数、网上商铺数的增加。但实际上,阿里巴巴的经营模式很简单,很多人在浏览网页,但是并没有实体在线交易,很多交易都是在线下完成,中小企业在线支付的习惯也还没有养成。所以,尽管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但阿里巴巴要走的路还很长。 资本控制阿里巴巴命运 战略战术或许是一方面,而资本因素显然在很多人眼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但是阿里巴巴股权结构来看,雅虎和软银分别是阿里巴巴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两家合计持股57.89%。 电子商务领域被外资控制的话风险有多大?目前难以得到答案。但无论如何,阿里巴巴管理层所拥有的股权过少,可能导致阿里巴巴未来命运身不由己。实际上,早在2005年8月11日,当雅虎中国将经营7年的产业全部纳入阿里巴巴,成为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开始——阿里巴巴的命运就已经身不由己了。而在今年1月中国雅虎的业务调整中,人们更是惊讶的发现:马云给予厚望的搜索部门消失了。 这样的状态伏笔早已埋下。三年前的8月16日,雅虎公布了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8-K文件,该协议规定:每个季度都要进行阿里、雅虎和软银的三方会议。这意味着阿里巴巴的战略计划、年度预算和预算外开支的计划;单笔1000万美元、一年累计5000万美元的资产处置、资产购买和贷款担保的交易;以及审计委员会人员的任命等,都要经过董事会的批准。 站在这样的角度来看,对进入2008年阿里巴巴内部频繁的人事调整,多少会有些释然。而包括淘宝、阿里软件在内的一个个收费计划的出台,都显示出马云一贯推行的免费模式将开始岔路分流。 此外,阿里巴巴的快速发展还面临着诸如中小企业价值链整合、四级以下城市的渗入、企业文化融合以及网商诚信安全等问题,都将成为阿里巴巴发展当中所遇到的瓶颈。 不管如何,阿里巴巴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做了太多贡献。如果有一天,阿里巴巴因众多问题而失败的话,这或许不仅仅是阿里巴巴的悲哀。
·上一篇文章:万达集团高薪挖角进军电商:模式存疑
·下一篇文章:巴西“拍卖初夜”女孩称未拿到酬金被导演忽悠(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renwupu.cn/news/hotnews/087995449I484C0BIJIK2G9F8GAJ.htm
相关内容
李华清 | |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秦伟 | |
佚名 | |
李立 | |
齐洁 | |
佚名 | |
佚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