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汉武帝即位的第三十六年(公元前104年),召来一些方士议论星历和五德兴替。方士们说汉朝的星运与夏朝相同。但汉武帝这时正追求长生成仙,羡慕传说黄帝制定历法而成仙,就在这年夏改定历法,以正月为岁首(夏历以正月为岁首,商历以十二月为岁首,周历以十一月为岁首,秦历以十月为岁首),又确定汉为土德,色尚黄。

  汉朝直到东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才参照《周礼》《礼仪》等,正式制定服饰制度。如《后汉书·舆服志》对舆车的规定:皇帝用黄赤绶,诸侯王用赤绶……又如对祭祀大典礼服规定:天子、三公、九卿、特进候等穿有日月星辰等彩饰的黑上衣、黑下裳,其他官员都穿纯黑的衣裳。皇后的祭祀礼服则是上衣绀色(深蓝),下裳皂色。

  汉朝建立,从自以为是火德到水德,再到土德,经过一百余年;服色从尚红到尚黑到外黑内红,再到尚黄和确定服色制度,经过了二百五十余年。

  从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周朝的统治日渐衰微,礼仪制度随之废弛,也就是孔子哀叹的“礼崩乐坏”。到战国时期,各国更是无视周朝的“礼制”,任意制作和穿戴靡丽的服装。

  秦朝虽然尚黑,但对六国的靡丽服装,却是“有天下而收用之,上以供自尊,下以赐百官”(《后汉纪》),对民间服饰没有严格的规定。

  汉朝的“德”与“色”虽几经更改,但长期对民众的服饰没有管制,“国家不设车辆衣服之禁”(《西汉会要》)。

  正是旧的礼仪服饰制度被摧毁、新的礼仪服饰制度尚未确立的这几百年,人民得以选择了和日益广泛地使用所喜爱的服色——红。

  红,是盛阳之色。《易经》:乾为大赤。上古华夏人民就认为红色象征喜庆、吉祥、温暖、生命力。中国的别称也是“赤县”。

  “红”首先与“汉”紧密相联。

  汉军的服装旗帜为红色。如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井陉之战”:韩信率领两万弱卒去进攻赵国十几万大军。他先“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然后背水列阵将部队置于死地,不得不殊死抵抗赵军的攻击。乘赵军全力攻击背水汉阵之机,汉军二千轻骑突入赵军营壁,拔掉赵旗,立起二千面汉赤帜。赵军望见大营遍插汉赤帜,以为后方已失,阵脚大乱,韩信军大获全胜。

  虽然汉朝最终选择了土德,尚黄,但红色同样作为尊贵、喜庆、乃至神圣的颜色,越来越多地在朝廷的各种典礼上使用。如皇帝的佩绶使用红和黄色,王的佩绶使用红色。如祭祀宗庙、天地等国家大典,从皇帝到百官,外穿玄端,里面都要穿红领、红袖的中衣,和红袴红袜,表示“赤心奉神”。传世的东汉画像,车前士卒皆绛帻纁衣,光武则绛衣赤帻。

  从汉初起,民间更是普遍使用红色——节庆贺典等场合渐始多用红色,连驱邪逐疫的仪式都用红色。从一个细节可见一般:婚礼用的酒坛,原本《仪礼》规定盖灰褐色粗葛巾,这时变成了盖红色织物。桃符到红色春联的演变亦是一端。

  婚礼的服色最能说明风俗喜好。唐朝,红色是四品和五品官员的服色,但考虑到民间的风俗喜好,特准平民穿红袍去迎亲,新郎的婚礼服装也从礼制上定为绯红色。不过唐时新娘的礼服却是青绿色,所谓“红男绿女”。宋朝沿袭了这一婚礼习俗。

  明朝时,新郎和新娘的婚礼服装就都是红色了。同样考虑到民间风俗,明朝特准平民男子迎亲可以穿九品官服,平民女子出嫁可像朝廷命妇一样,佩戴凤冠霞帔(规制命妇准穿红衫加霞帔)。结婚礼服定为“真红对襟大袖衫+凤冠霞帔”。

  民间喜好红色,往往突破官府清规戒律的束缚。如明清之际顾炎武的《日知录·冠服》引《内邱县志》,“先年,妇人非受封不敢戴梁冠,披红袍,系拖带,今富者皆服之。”

  红色发展成中国人心目中最美的色彩,美好的女子称“红颜”,美好的乃至革命的事物大都用红色来代称。虽然汉之后的各个王朝都根据五行学说崇尚不同的颜色,如魏尚青,晋尚白,隋尚黑,唐尚黄……唐以后明黄色还成为了皇家专用,但红色,却牢不可变地成为了中国人民最喜爱和最多使用的颜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孙喦)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为何只有兔子能陪伴嫦娥?

下一篇《西游》里的太上老君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