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华古诗词网
《史记·大宛列传》里这样记载:“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据说汗血马的前腿皮肤里密布着毛细血管,奔跑起来血会从皮肤渗出,尤其白马,看上去就像流着血红的汗珠。
汉武帝为了从大宛得到汗血马,派遣李广利率领大军远征大宛,还曾让使者带着特制的“金马”作为交换。
当初,汉武帝从占卜书中得知“神马当从西北来”,正巧伊犁一带的乌孙国使者献来良马,汉武帝以为占卜应验,便将其命名为天马。后来得到大宛国的汗血马后,把“天马”的荣誉给了它,而把乌孙国的马降级为西极马。
汉武帝深知良马与国家安全的关系,所以通过第二次规模宏大的远征降服大宛,终于得到汗血马。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当时从敦煌出发的六万士兵,活着回到玉门关的不过一万余人。李广利也因为攻打贰师城有功而被封为“贰师将军”,后又被封为海西侯。
敦煌渥洼池出天马的传说应运而生。相传,西汉元鼎年间,南阳新野县一个名叫暴利长的罪犯,被充军发配到此地屯田垦荒,他看到一群野马经常到池边饮水。其中有一匹马体格健壮,姿态矫健,与众不同。暴利长深知汉武帝酷爱宝马,想把这匹马捉住献给汉武帝,将功赎罪。于是暴利长在野马经常饮水的池边用土塑了一个与他相仿的泥人,穿上他的衣服,拿着索套立于池边。刚开始野马到池边饮水,看到泥人,惊恐万分,撒腿就跑。久而久之,野马习以为常,不再害怕提防。暴利长见时机成熟,搬走泥人,自己立于池中,套住了这匹奇异的野马。为了得到汉武帝的赏赐,他编造了神马出水的谎言。汉武帝见此马体态魁伟,骨骼非凡,非常喜欢,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是太乙神所赐,并作《太乙天马歌》,其中有“斩赤汗兮沫流赭”“今安匹兮龙为友”的句子。从此,“渥洼池”同“天马”一举驰名,天马的故事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传统题材,渥洼池也成为敦煌的一大名胜古迹。
说到天马,我们立刻会想到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栩栩如生疾驰如飞的英姿,马后腿踏着的飞鸟是燕子。“马踏飞燕”的说法已深入人心,也有人说鹰,有针对匈奴的喻指。东汉时洛阳有一座被称为天马的铜像,张衡的《二京赋》中有“天马半汉”的句子,“半汉”形容马的骁勇。
南朝宋时裴骃在《史记集解》中说:大宛国有高山,山上有马近神如龙,人无法抓到手,就放养五色母马于山下,与其交配后生下的马驹即汗血马,故而汗血马又叫“天马子”。有趣的是,裴骃的“骃”字是浅黑带白的杂毛马,他名骃字龙驹。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里记载有一个关于龙驹的故事,说龟兹国东部的龙池中的龙易形与母马交合,遂生龙驹,第一代龙驹性子非常暴烈,无人能驾驭,直到第二代才被驯服。玄奘在书中又写道:“所以此国多出善马。”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以上两说所谓的天马和龙驹,应属杂交优势的混血马。
在乾陵即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前的司马道上陈列的石人石兽中,文物工作者介绍说“据说这是位于世界最东端的有翅膀的天马像”,由此把它与希腊神话中的天马珀伽索斯联系在了一起。唐时的长安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当时把外国人统称为胡人,可以推测正是胡人中的石匠雕刻了有翅膀的天马。
马是我国生肖中的第七种动物。在《易经》中,“龙”(阳)和“马”(阴)是两种代表两性的动物。成语“龙马精神”的源头正在这里。 □孙 江
上一篇: 崖壁之上:爱与美的光芒 ——纪录片《石窟中国》导演手记
下一篇: 古代敦煌的三匹名马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