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张志勇

  今年春季学期,全国大中小学迎来了居家学习。“停课不停学”如何化危为机,让我们反思教育短板,推动教育变革走向深入?一起来看北师大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张志勇关于居家学习的第三篇深度思考文章。
  2月28日,教育部党组印发通知,强调“原则上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按照中小学开学的这“三个基本条件”,全国中小学全面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尚需一段时间。
  “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危机处理。由于学习空间从学校转移到家庭,学习方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以往中小学教育存在的一些短板暴露出来。但同时,居家学习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的重大机遇,中小学应利用这次机会补齐短板,推动教育变革走向深入。

  01
  补育人短板
  ——调整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谈及学生居家学习面临的困难,不少教师、校长表示现在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学习时坐不住。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对全国7万余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觉性和自律性是影响居家学习和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37%的学生对自己居家学习期间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事实上,教书,教有字之书,或者说围绕升学需求系统地传授知识,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长处;育人,立德树人,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短处。而后者,恰恰是影响人一生的关键。
  “停课不停学”给我国教育界反思调整教育价值系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居家学习要切实改变过去“重教书轻育人”的局面,建议从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协商安排好学生“一日学习计划”开始。
  笔者认为,“一日学习计划”的安排具体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家校协同,学校要给家庭和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生活留下空间,不能完全由学校固化时间安排。如阅读、体育活动的时间,可适当交给家长和学生协商确定。
  二是学习与生活融合,如家务劳动课程的安排,一定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相统一。
  三是统一与个性相结合,学校既要做好统一的课程安排,也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留下空间。如亲子阅读,既可以规定书目,也可以由家长学生自选书目。
  四是学校与家庭共育,即学校供给课程与家庭供给课程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家校要协同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自我控制、一日规划等能力。总之,具体的学习时间安排不能照搬学校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应统筹利用学生时间,通过多方协商形成共识。

  02
  补生活教育短板
  ——调整教育与生活的关系
  有意义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终强调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课程教学回归生活。但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导向、考试大纲、教材教辅运行的局面并没有真正改变,教育脱离生活的现象仍然非常严重。居家学习为调整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加强基于生活的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一方面,要强化生活教育,将德育、艺术、体育等课程更好地融入生活。研究院调查研究表明,79.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网络学习课表与学校课表安排基本一致。笔者主张,“停课不停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要适应学生居家学习的特点,不能照搬学校课表。例如道德与法治课,可结合疫情防控现实,组织学生开展道德主题和法治问题的探究学习;体育课可与课间活动合并,家校协作安排适宜学生居家锻炼的运动项目,不同时间段可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艺术鉴赏课应调整课程内容顺序,优先安排适合学生居家学习的内容,把需要现场教学的内容放在正式开学后进行。
  另一方面,要让教育更好地回归生活。在居家学习课程设计中,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小学把学生经历的抗疫生活与学科知识联结起来,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体会到知识获得和生活教育的价值。六年级两名学生分别用电脑和手绘方式制作了本次疫情中各地医疗队驰援湖北的数据,均以柱状统计图表现,并留意每日疫情变化,绘制出疫情发展折线统计图,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预估疫情发展态势,得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我们终将战胜疫情”的结论。

  03
  补实践课短板
  ——调整文化课与实践课的关系
  课程围绕升学考试科目来组织,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长处。但这样的课程设置有两个弊端:一是忽视与考试相关度不高的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类课程,使文化课学习失去支撑,影响人的综合发展;二是忽视文化课实践教学,割裂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如不少学校的科学教育不重视实验等。
  研究院调查表明:79.9%的学生认为,居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文化课(语数外等)的学习;对于如何更好地安排居家学习的课程和内容,73.8%的学生认为应该安排更多的实践类课程。
  居家学习为实践类课程的加强提供了契机。笔者认为此时应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和阅读课程安排。
  一是“建立一日家庭劳动清单”。学校与家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学生协商确定居家学习期间的“一日家庭劳动清单”,并作为项目学习任务加以实施,让学生锻炼一两项劳动技能。海南省中小学生开展“我爱我家”主题活动,要求亲子协同,把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庭院五个家庭生活空间打扫干净,并每天通过班级微信群上传、交流、展示,以此促进农村学生及其家长卫生习惯和生活文明习惯的养成。
  二是全面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有明确要求。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分解到各学段,小学一、二年级要求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要求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要求不少于100万字,七至九年级要求不少于260万字。亲子阅读既是亲子读书活动,也是融洽亲子关系、建设学习型家庭的最佳方式。居家学习是全面开展亲子阅读的最佳时机,中小学应适当调整此时语文课程教学安排,加强阅读教学。

  04
  补课程改革短板
  ——调整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大多数教师离开考试大纲就不会教学,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着眼于知识传授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性转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就类似于“米”与“炊”的关系——想要有高质量的教学就要重视相应的课程建设。
  研究院调查了影响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的因素,结果显示,课程设置、学习资源、平台使用和家校支持均与学生网络学习满意度显著相关。其中,学习资源与网络学习满意度相关系数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习资源是学生评价网络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
  课程改革意识越强的人,越重视围绕培养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课程、准备材料、组织相应的学生学习活动。大家常常提及的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项目学习等,首先是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这些教学改革就不会真正得到推广应用。
  居家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难得的机遇。目前,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系统到教育机构,都在开放课程资源,这为整合利用课程资源,走出过去主要基于教材、教辅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枣庄实验小学注重学科间融合,设计了一份不一样的假期作业,如“疫情数据我统计”作业,让学生每天了解时事新闻,并用数学统计图的方式记录疫情变化;将古诗词背诵和书法内容整合,让孩子们在背诵古诗词的同时进行书法练习。

  05
  补自主学习短板
  ——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为了快速高效地传授知识,中小学教师占据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非常盛行。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教学改革都主张减少和控制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实际就是要调整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关于浙江省初高中学生线上教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最主要的线上学习方式是直播,纯直播线上教学占比达51.8%,但学生最满意的学习方式则为资源包学习(即老师提供资源、学生自学、不正式上课)。研究院调查则显示,38.2%的学生认为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最需要的学习工具是纸质教材和资料,其次是电脑(33.9%)、手机(19.1%)和电视机(9%)。
  上述两项调查说明,线上学习并不一定等同于线上上课,学生居家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时间安排的自主性加大。
  适应学生居家学习,教师角色也要发生相应变化:
  一是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学习活动指导单”,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二是要做学习资源的供给者,为学生提供包括课本内容、拓展内容的学习资源清单;
  三是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
  四是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五是要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点拨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六是要做学生思维活动进阶的搭桥者,为学生设计思维活动单,推进学生思维的可视化。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疫情之下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
·下一篇文章:教育中的“荷兰病”对教育格局的巨大影响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renwupu.cn/news/jygc/20316132613I914H48G405DDI85GE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