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新京报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1日在京发布的“第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突破1亿,为1.03亿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宽带上网的人数增长23.8%,首次超过了拨号上网用户人数,达到5300万人。至此,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网络大国。

  尽管这次调查报告公布的网民数只比半年前增加了900万人,但数量过亿仍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意义。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这一数字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既带来了机遇,也意味着挑战。

  传播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媒介的传播效果方面,传媒受众有着喇叭筒式的“扩散效应”,就互联网传播规律来看,一个网民背后有4—7个“二次网民”。用通俗的话来说,1个网民,能把他在网上所了解到的信息,通过口口相传,扩散到4—7个人。以此为基础,全国目前直接或间接受到互联网媒介影响的人数至少为4亿人。

  正如CNNIC的分析师们所说,网民过亿,首先意味着互联网传播效应在规模化方面踏上了新的台阶。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一组数据的对比进行理解。目前,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不过200万份左右,一档最热门的电视节目,其实际收看人数也不过千万人(春节晚会作为特例除外),而互联网门户网站上的一个信息,其点击率动辄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计。可以说,在很多方面,互联网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传媒。

  事实上,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受众的数目巨大,更以其信息的海量和持续存在性、卓越的互动功能、二次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无时空限制和匿名性等诸多特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行使表达权和其他相关权利、享受生活等各类活动的最重要支持工具。

  互联网的上述效应,首先给社会带来了众多机遇。

  一是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模式,不管是信息获取途径的革新,还是娱乐方法的变换,或者是商业模式的改变,都使互联网条件下的中国公民有条件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甚至产生了众多商机。二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信息传播效率,丰富了人们的信息资源。三是人们可以依托互联网行使各种表达的基本权利。

  看到互联网机遇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其带来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管理模式的改革。

  以过去互联网历史上的广西南丹矿难瞒报事件、刘涌黑社会犯罪改判案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案等为例,可以发现,这些事件有诸多相同的特征,比如说有关部门一开始总试图掩盖真相混淆视听,但在互联网条件下最终真相大白。

  互联网传播的广泛性和它的无地域性,同时使得管理者不仅要承认网络的作用,而且还要适应网络条件下的管理方式的变革。据报道,国家领导人曾在不同的场合透露过他们上网了解舆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意见和看法,在网上常常引起网友的争论。成思危说,“这是网友的自由,也是民主的体现”……这些事例说明,承认、接受和学会利用网络正在成为时代潮流,也必然成为所有社会管理者的素质要求。

  当然,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难免有一些不良信息泥沙俱下,这需要加强甄别和依法进行管理。但总体而言,互联网对社会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社会管理者们应当明白,在电子化的网络条件下,只有用科学、公正、合理的态度去掌握和利用互联网,才能大受其益。


·上一篇文章:中国网民过亿 位居世界第二
·下一篇文章:国内注册商潜规则:有特权的赎回人暗箱赎回域名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renwupu.cn/news/hotnews/171536514.htm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