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师学苑 教学方法 作者:佚名 热度:
三、关于社会学习观
1、(a)知识生产及传播的万象社交网络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和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学校的命运和教育的传播方式。……如果,学校教育再不考虑这一因素并加以研究和利用,而是恪守于将教育的给养限于课本、做题、讲授,还有那些空洞的说教,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
2、(b)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社会文化心理学派的奠基者,他的观点是,人的心理发展与思维发展是依托于人所身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或者说,他人、语言、交往、文化等外部社会环境的因素将决定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状态与发展。这种社会学习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脑科学研究所证实、所丰富。……
社会学习观对于学校教育中的小组学习、大组学习、班级文化、乃至学校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要通过精心编排的学校教育活动(特别是主题探究式的学习任务活动、真实性的且具有挑战性的活动等),让学校中的各个成员都能更加投入地参与进来,促成共同体的形成和有效学习的生成。按照脑科学家的建议,编排的、浸润性的、充满互动的、充分激趣的、具有对经验积极加工的学校教育活动最有可能让学生投入其中,……帮助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体验和大脑发展。
(按:与此相反,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几乎完全疲于听课、累于题海,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之类新课程早已名存实亡,哪还有“最优的学习体验和大脑发展”?)
四、关于情境学习观
1、(a)今天,教育正走向更广博的学习概念,“终生学习”(life-long)、“宽生学习”(life-wide)和“深生学习”(life-deep)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内容维度勾勒了立体化的学习图景。
2、(b)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认知科学家越来越赞同如下的观点,即,“情境性在所有认知活动中都是根本性的”,“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地,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总是境脉化的——不是抽象的”,这些知情交互的情境性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脑科学所证实。……
沃吉夫和内德尔区分了人的两种类型的记忆。一是分类记忆,这种记忆强调的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复述来储存分类的信息(比如背记一系列单词)。这种类型的记忆需要付出努力,且易于遗忘、排斥变化、难以迁移。另一是位置记忆,这种记忆是一种情境性的记忆,它是自然发生的,几乎不需要付出太多的背记努力,它发生在行动的空间之中,具有自然性、连续性和情境性,且一旦形成就极易长久保持。比如回忆一下昨晚的晚餐的情况,回忆多年前老同学的长相等。……
沃吉夫和内德尔认为,最佳的学习状态应当是把分类记忆和位置记忆相互结合起来,通过自然地相互作用来产生意义。……情境学习与情境记忆的观点对于当前学校教育实践中过分关注分类记忆的做法无疑是颇具冲击力的。……基于此,跨学科性的主题学习、亲自参与的项目学习、做中学等等各种能调动学生主体经验的学习范型,都是脑科学家极力提倡、大力推荐的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方式。
(按:成年累月闭锁在教室和练习册里的学生,哪有什么“跨学科性的主题学习、亲自参与的项目学习、做中学等等”?)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四步三读”式教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