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作者:佚名
调查
50%状元选择出国
记者调查走访的浙江近十多年内的20多位状元,50%选择了出国。
这一点,和去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基本一致。
该课题组调查了1977年至1998年全国各省份高考状元共计724位。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进入大学之后,基本是大学校园中的佼佼者。大部分状元本科毕业时选择继续在国内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统计到的350多名状元中,可统计到职业状况的有130多人,其中约40%选择出国留学深造或定居海外。
浙江的高考状元呈现两个特征,一是理科状元出国率远比文科高,二是近年来出国率越来越高。
难怪当时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疾呼,对于考上大学的优秀学生,国家应该想办法把他们留下来。
部分状元简历:
1999年理科状元吴茁青:丽水景宁一中毕业,进清华大学学习,后在北京微软公司工作。
1999年文科状元包婺平:东阳中学毕业,考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清华医学院(八年制),目前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
2001年理科状元林赛华:温州十五中毕业,2007年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读博士。
2001年文科状元徐舒扬:嵊州一中毕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毕业,目前在广东一家电视台工作。
2002年理科状元孙思思:余姚中学毕业,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后进入哈佛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毕业。
2003年理科状元张颖心:杭州外国语学院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元培班生物科学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
2003年文科状元陈杭霞:浦江中学毕业,进北大国际关系专业,目前就读香港大学。
2004年理科状元吴杰行:绍兴鲁迅中学,进入北大元培班,后选择统计学,2008年进入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统计学博士学位。
2004年文科状元周之悦:上外附属浙江宏达学校(海宁)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元培班,2006年交流到香港科技大学学习,2008年到法国高等经济与商业科学学校(ESSEC Business School Paris)学习。
2005年理科状元章捷琼:温州瑞安中学毕业,进入清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习,2009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生物工程专业。
2005年文科状元徐语婧:衢州二中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现在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经济学博士。 [2001年状元]也曾沉迷游戏
浙江的高考状元,似乎喜欢结伴出现。
2000年的理科状元都出现在嘉兴,2002年的文理科状元都出在宁波。夹在中间的2001年,除了来自温州十五中的林赛锋占据一个理科状元的名额外,文科状元徐舒扬和理科状元王烽,均来自绍兴的嵊州。
嵊州二中毕业的王烽选择了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就读。
回忆当年的大学生活,王烽说,当时感觉面临巨大挑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得非常独立,对人的自制力绝对是个考验。”
他说,尽管清华大学学习风气非常好,但也有一些学生,整天呆在寝室或者网吧里打游戏,逃课更是家常便饭。那时候流传一种说法,叫“必修课必逃,选修课选逃”。
王烽也迷恋过“三国志”(一款策略类电脑游戏),每天都沉迷其中。不过过了一个多星期,他醒悟了,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感觉不能再“堕落”下去,所以他当即把游戏给删掉了。
现在回忆起来,王烽都觉得十分好笑。四年后,王烽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免试推荐到中科院神经科学所(上海)硕博连读。
研究所里的“奥数”高手
上周,记者通过王烽所在单位联系上王烽。
王烽所在的感觉系统研究组实验室组长陆莹瑾告诉记者,能进他们所的学生,在学业上都十分优秀,但王烽更有灵气,也很勤奋,并且很务实低调。
“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浙江的高考状元。”她说,是王烽同研究室的一个师妹,闲时在网上搜索,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密,随后传遍了整个研究所。
陆莹瑾对自己孩子的奥数题目,颇为头疼。但让她吃惊的是,王烽虽然距离高中毕业已十年,但做奥数题仍旧十分顺手。
“奥数题目一给王烽,他总能非常详细地给解答出来。”她说,“这都过去多少年不用的知识了,他还记得那么清楚,可见状元的实力。”
对此,王烽解释说,学习,就需要养成好习惯,一些好习惯是可以帮助你取得好的成绩。
他提醒现在的高中生,对于考试来说天赋、习惯都挺重要的,但对以后的工作学习来说,习惯更重要。
“天赋只能帮助你一时,而且有局限,但好的习惯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带来无穷帮助,比如踏实肯干,循序渐进。”
有时候对现状也很不满
很多状元,尤其是理科状元,大多选择出国留学。但王烽却选择了留在国内。
对此,他解释:“本科毕业后,当时感觉自己还没有做好到国外去学习生活的准备,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出国,出国有什么好处和弊病,毕竟不想为了出国而出国。”
2008年,王烽和他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婚后生活十分幸福。不过有时候,这个当年意气风发的状元,也感觉对现状不是很满意。
“主要是在科研上,还没有什么大的成绩,更谈不上什么突破。”他说,“但我还没气馁,我觉得做科学研究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吧,所以我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
王烽说,高考状元这个头衔,给他带来一时的荣誉和赞扬,但现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负担。
“我觉得别人对你是会有比较高的期望。”他说,“当然,更多时候压力来自于自己。”
不过现在,王烽也渐渐地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毕竟高考只是一场考试,我也就是在那一次考得特别好。要是再来一次,想必没有一个状元敢说自己肯定能考第一,甚至都不能保证考好。所以我也是普通人,没有必要给自己额外的压力。”
王烽说:“现在社会对状元的关注有点畸形。老实说我不是很清楚为什么要那么关注状元,还动辄给予重奖,是因为觉得状元必有过人之处,想要学习效仿吗?还是说我们社会已经进入一个尊重知识的时代?”
“我觉得,与其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去关注几个在一次考试中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还不如多关注我们整个教育的现状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教育产业化推行了将进十年之后,这么多大学生失业的问题。”他说。 [1997年、1998年状元]平平淡淡才是真
嘉兴的桐乡高级中学,在世纪之交,高考成绩十分辉煌。1997年和1998年的文科状元,2000年的理科状元周翔,均出自该校。
得益于这所学校近日的校园英才展活动,记者很顺利便采访到了这两位状元。
1997年的文科状元裘芳,目前在北京《参考消息》做编辑。
裘芳当年高考,是先填志愿再出分数,所以她当时填志愿时报了外交学院,但没想到分数出来后,竟是当年的高考状元。
不过,她仍在外交学院呆了7年,以外交学硕士研究生身份毕业,之后进了《参考消息》,目前主要从事外文翻译工作。
说起如何成为高考状元,裘芳一直强调:“高考状元,只是体现我们的应试能力,不代表其他东西,也并不意味着其他能力特别强。”
近十多年中,浙江的文科状元多为女生,1998年的文科状元周曦是少数几个男生之一。
1998年,周曦进入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年毕业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就职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之所以选择法学专业,周曦说他在高中时就对法学很感兴趣。法学专业,给周曦带来了不小收获。他从大四开始,就坚持不用家里一分钱,完全靠自己在律师事务所的兼职供养自己生活和学习。
高考状元这个头衔,给高中毕业的周曦,带来很大自信。
“不过后来就影响不大了,因为北京大学的状元太多了,而到了工作之后,周围人也不会关注这一点。”他说。
周曦对他目前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他的人生格言是“平平淡淡就是真”。
·上一篇文章:北京高考文科状元:有主见爱长跑
·下一篇文章: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课程管理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renwupu.cn/news/xuexiao/13126132151CE72FGC8DHAH1A04EDGA.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
佚名 | |
佚名 | |
李剑平 | |
黄宗治 | |
黄宗治 | |
佚名 | |
佚名 | |
郑巍等 | |
徐金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