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分析

  三重压力能否加速房价深调

  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并没有给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惊喜”。根据市场机构的统计,9月份以来,国内多个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处于低位;与此同时,不久前多个上市房企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房企的存货量已经达到4年来最高水平;除此之外,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房企资金链更是日益紧张。在成交低、存货增、资金少三重压力下,房价深度调整的迹象却并不明朗,未来楼市的走向引人关注。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预计,在开发商普遍负债增加、供应量增大、购买力不足的局面下,必然更期望采取以价换量的销售模式,房价下跌的步伐有望加快,价格“拐点”有望加速确立。

  事实上,在调控不断发力,销量、库存、资金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楼市的天平已经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在房地产调控政策累积作用下,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有46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停止上涨步伐,与7月份相比,价格止涨城市明显增多。

  不过,虽然房价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趋势,但与人们期待的“拐点”仍有不小的距离。

  张月(微博)表示,目前开发商试探性降价的成分仍多,但市场已经进入深度观望期,成交量的持续下降,说明房价小幅下降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多数购房者仍在期待房价的进一步下降,这种观望心理或推动四季度房价迎来深度回落。

  房价尚难言“拐点” 但中国楼市已迎来“被控制”良机

  2010年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措施。9·29出台的一系列调控细则,让公众意识到此番调控绝不仅仅是一个形式,从而这一轮政策被冠以“新政”的称号。如今,距离9·29新政整整一年,房价终于开始停止上涨态势并出现松动。

  那么,房价是否到了“拐点”?对此,农业银行(2.46,0.00,0.00%)最近发布报告称,中国房价增速的持续下滑不能作为拐点将至的判断标准,认为目前房价拐点已经显现或过于乐观。报告称,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二次探底的风险加剧,未来紧缩性政策转向的可能随时发生。有专家认为,应慎谈“拐点”。首先,境外热钱横流、投资渠道缺乏;保障房建设尚需关注;房地产在地方财税收入方面的“替代产业”还未培育。

  虽然还不能就此断定中国楼市已现拐点,但狂奔多年的中国楼市,似乎迎来了“被控制”的良机:去年以来,中国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越来越紧的货币政策对楼市产生了很大影响。而行政性的限购令,更成为抑制楼价的关键。继在一线城市实施限购之后,官方已要求增加二三线城市限购。

  一连串行动和措施,明确传达出决策者抑制房价的决心。实际上,中国此次楼市调控的手段十分明显:一方面采取限购、限贷、试点房产税的方法,抑制投机和投资需求;另一面通过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措施,增加住房供给。在需求和供给上同时做文章,应该能将高企的房价打压下去,从经济理论上站得住脚,且调控手段已初见成效,这也是持楼市观点论者的主要依据。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中国此轮房价上涨的因素和背景复杂,且围绕中国楼市何去何从,充满了利益博弈。因此,倘若缺少及时、有效的后续配套措施,目前楼市调控的良机,很有可能再次沦为房价报复性反弹前的一次“假摔”,甚至为利益集团巩固既得利益提供便利。

  此外,限贷政策在抑制投机和投资冲动的同时,也可能伤及中国经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多数建议将目标锁定在房价走高背后的卖地财政:在城市化加速过程中,真正上涨的不是房价而是地价,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已经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以及与开发商的利益依存。因此,加快改革土地财政的速度和力度,构建多层次房地产市场,才是解决中国楼市顽疾的根本之道。

  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严厉的地产政策,已经让部分房地产企业感受到压力;决策者坚定的决心和调控手段的初见成效,也已经让部分投机者产生了动摇。中国楼市从疯狂中降温,只是调控的第一步,它也只是为决策者们“做更多事情”换取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上海临港欲破空城难题:三年投千亿松绑户籍
·下一篇文章:巴西“拍卖初夜”女孩称未拿到酬金被导演忽悠(图)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renwupu.cn/news/hotnews/1110513503855FH5J6DF13B064A41AA.htm